评估知识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估 > 评估知识 > 正文

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应知应会关于图书馆的内容

来源:图书馆日期:2025-03-14点击:作者:

一、办馆理念和工作理念

1.办馆理念:“典册传道、资教育人”

2.工作理念:“育人顶天,服务立地”

二、馆舍面积、藏书、阅览室座位数及开放情况?

1.馆舍:图书馆总建筑面积1.9万平方米,图书文献库13个,阅览室16个,室外阳光阅读区10个。

2.图书:现有图书总量455.7万册,其中纸质图书156.7万册,电子图书299万册,纸质中外文期刊353种,电子期刊2.7万种。有中外文数据库36个。

3.阅览座位:共3750个。公园校区3350个,东华山校区400个。

4.开放时间:早700-晚2230,每天15.5小时,双休日和寒暑假正常开放,每周108.5小时。超教育部每周开放90小时的标准,2024年居四川省第三。开放时间较充分的满足了读者需求。

三、生均图书量、图书及电子资源利用情况、年接待读者量

1.生均图书量:265册,其中纸质图书91册。

2.年借阅总量:2022-2024年借阅图书分别为12.45万册、8.21万册、6.02万册。

3.电子资源访问总量:2022-2024年分别为2000万次、2000万次、2300万次。

4.年接待读者量:2022-2024年分别为133.89万人次、88.39万人次、99.13万人次。

四、现代管理技术应用情况

有综合性图书管理系统(金盘)和人脸识别智能门禁系统,实现了书籍借还和人员进出信息化管理,通过网站、微信公众号、app等平台接入系统实现线上查询、续借和电子资源访问;信息发布、监控和语音播报系统,助力安全、高效管理;电子借阅机、多功能自习室为读者自助服务提供了方便。

五、每年资源购置经费是多少?

2022-2024年资源购置经费分别为280万元、200万元、279万元,其中购置数据库费用分别为133万元、153万元、240万元。

六、文献资源建设如何适应学科专业建设、教学与科研的需要?

一是以适应学校本科教育教学和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工作的需要,稳步加强馆藏纸质资源建设,招标采购以工为主、多学科兼容的各类图书,形成理、工、文、法、经、管、医、艺、农等学科协调发展的藏书体系。二是以适应新时期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需要,不断加强人文社科类文献资源建设,注重学生人文素养培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三是以适应学校办学模式的改革与发展,紧扣学科专业建设与调整需要,不断优化馆藏资源布局,构建起两个校区图书馆文献资源共建共享、重点突出的馆藏体系。四是以适应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发展的需要,重点加强电子资源建设,不断增加电子资源采购经费的比重,订购与学校教育教学和科学研究紧密相关的电子资源数据库,资源类型不断完善、资源内容日益丰富。五是优化各学科专业核心学术期刊的征订工作,持续征订重点学科专业所涉及的权威核心期刊,突出期刊整体专业性和学术性。

在文献资源结构方面,纸质图书中理工类图书82.7万册,占52%,人文素养类图书74万余册,占48%;电子图书中理工类占32.2%,人文社科类占67.8%。;纸质期刊中理工类期刊186种,占53%,人文社科类期刊167种,占47%;电子期刊中理工类期刊占57%,人文社科类期刊占43%。内容丰富、重点突出的馆藏文献资源体系保障了学校本科教育教学和科学研究的需求,满足学校培养具有“家国情怀、现代文明人格、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水平应用型人才的需要。

七、图书馆教职工人员有多少?

图书馆现两个校区共有职工44人,其中20人具有专业职称,较好的满足了管理和学科发展需求。

八、图书馆如何加强内涵与特色建设,如何服务本科教育教学?

着力从资源育人、服务育人、文化育人、环境育人等方面加强内涵建设,服务本科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加强文献资源建设,不断优化资源结构,全面提升资源保障水平;加强服务能力建设,不断完善、优化服务举措,全面提升管理与服务功能;大力开展全民阅读和文化宣传活动,促进优良校风和学风建设,全面提升文化育人功能加强阅读环境建设,着力打造“花园式图书馆”和“阳光阅读空间”,全面提升环境育人功能

九、目前图书馆存在的最大困难或问题是什么?

馆舍面积紧张,设施设备需进一步完善,资源建设经费还需加强,信息化、智慧化建设投入不足;专业学科馆员队伍建设需要加强;纸质图书的借阅量不高并逐年下滑。